日本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納米片構造塊的逐層組裝成功開發了室溫多鐵性材料。預計多鐵材料將在下一代多功能電子設備的開發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美國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國際材料納米建筑學中心(MANA)的首席研究員小田Min(Minoru Osada)和佐佐木隆吉(Takayoshi Sasaki)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通過納米片結構塊的逐層組裝成功開發了室溫多鐵性材料中國建材網cnprofit.com。
預計多鐵材料將在下一代多功能電子設備的開發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的多鐵性材料或同時顯示鐵電性和鐵磁性性的材料的設計對于新的電子技術至關重要。
但是,在單個化合物中室溫下鐵電和磁序并存的情況很少,而且只有通過復雜的技術(例如脈沖激光沉積和分子束外延)才能制成具有這種多鐵性性質的異質結構。
為了開發室溫多鐵性金屬,該研究小組將一種新的化學設計用于人造多鐵性薄膜,其中使用了二維氧化物納米片作為構建基塊。
這種方法能夠工程化鐵磁和鐵電有序之間的層間耦合,正如由鐵磁Ti0.8Co0.2O2納米片和介電鈣鈦礦結構的Ca2Nb3O10納米片組成的人工超晶格所證明的。
(Ti0.8Co0.2O2 / Ca2Nb3O10 / Ti0.8Co0.2O2)超晶格在室溫下表現出多鐵性作用,可以通過調節層間耦合(即堆疊順序)來調節。
這項研究為創建具有定制多鐵性性質的新型人造材料開辟了道路。
此外,室溫多鐵納米膜的成功開發可能會利用其多功能性和低電壓操作優勢,將其應用于新的存儲設備。